由南京市文廣新局,、南京市博物總館主辦,,南京市博物館承辦的《飛鴻一羽 蘭樓遺珍——王一羽書法篆刻作品暨藏品紀念展》, 2016年4月29日(星期五)上午,在南京市博物館多功能展廳開幕,。
王一羽(1921—2007),,原名兆祥,晚號羽翁,,江蘇南京人,,著名篆刻家、書法家,、文物鑒賞家,、收藏家。他出生于金陵世家,,9歲師從湖南名家李棲云學習書法,、篆刻,16歲得吳昌碩弟子金鐵芝親授,,24歲拜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王禔為師,,苦習大、小二篆,,得窺浙派篆刻門徑,。書法四體兼?zhèn)洌媒鹞?,多以古璽,、鐘鼎文入印。1987年與武中奇,、陳大羽等共同創(chuàng)立南京印社,,同時創(chuàng)辦南京業(yè)余書法篆刻學校,擔任副校長,,主持校務,,培育英才,對江蘇書法篆刻的普及和發(fā)展貢獻巨大,,居功至偉,。在南京市博物館工作的30年中,他為文博事業(yè)的發(fā)展傾心盡力,,在文物鑒定和藏品征集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青年時代,他因患類風濕關節(jié)炎,,行動不便,,長年拄杖,雙手靈活,腕力過人,,其作書慣用右手,,刻印則一律左手,人稱“左刀右筆”,,名震金陵,。雖然大半生的殘疾,他承受了更大的生活壓力,,但他有超然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豪放豁達的性格,又有對書法篆刻藝術(shù)的不懈追求,,以書,、印會友,家中時常高朋滿座,,談笑古今,,從鑒賞、品評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
王一羽的一生,,不僅以其渾樸雄健的印風和書風享譽藝壇,而且一生經(jīng)手書畫,、陶瓷,、家具、雜件等古器物無數(shù),,身后留下的藏品頗為豐富,,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審美價值。適逢今年他95歲冥誕,,在他子女們的大力支持下,,南京市博物館舉辦此展旨在紀念王一羽為文博事業(yè)作出的卓越貢獻,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促進全社會關注文物,、熱愛藝術(shù)之風薪火相傳。
展出的百余件文物中不乏精品,,其中宋•影青蓮蓬形水盂,、明•董其昌行書詩卷、明•謝時臣款晏殊詞黃花梨筆筒,、清•邵大亨制銅提梁蛋包壺,、清乾隆•弘晝贈邵基紫端硯、清光緒32年•“萬年紅”朱砂墨……這些都是可圈可點的藝術(shù)珍品,。
據(jù)悉,,該展將展至7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