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7-08-07來源于:江寧織造博物館
2017年,,最火熱的夏天,江寧織造博物館特別策劃“紅樓·織染”暑期游學營,,為煩躁的夏日增添無限的知識樂趣和歡聲笑語,。“紅樓·織染”暑期游學營包括兩部分精彩內(nèi)容:“紅樓課堂”和“織染小學堂”,,各項活動圍繞傳世名著《紅樓夢》和“織·染”這兩個主題,。
8月4日上午,“織染小學堂”最后一課《大自然中的草木染》在博物館負一樓順利開展,,精彩不斷,。當天課程立足于博物館織造歷史,“江寧織造”尾廳陳列了一批在江寧織造遺址上出土的清代江寧織造局的染料及染具,,是當年織染云錦所用,。活動特別策劃以大自然中的天然植物為染色原料,,讓參與活動的觀眾親近織造歷史?,F(xiàn)場,由博物館講解員教授觀眾對織物進行扎,、縫,、縛、夾等多種形式組合,,之后,,放入從植物染料中萃取出的純天然染液,染上各種顏色,,變成一塊塊絢麗的布料,。
“江寧織造”尾廳出土染料
《大自然中的草木染》與《蠶繭上的奇思妙想》、《學畫云錦意匠稿》,、《媽媽帶我學織布》同屬于“織染小學堂”主題系列活動,。四門課程自8月1日至8月4日,在江寧織造博物館精彩亮相,,體現(xiàn)著“化蠶成繭——繪制意匠稿——絲線織布——布匹染色”的“織染”工序,。該系列活動,經(jīng)博物館官方微信發(fā)布招募名額,,迅速被搶空,。7歲至55歲不同年齡段觀眾在適合他們的課程中,不管是透過一顆顆小小的繭子,,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奇思妙想,,讓蠶繭生花,重塑生命,;還是點筆勾勒繪制傳統(tǒng)織錦工藝中不可或缺的意匠,,用畫筆將傳承躍然紙上,;或是一梭一線,親子互動,,穿云裂帛,,讓聲音賦予色彩;抑是“扎縫縛夾”,,色染天成,,染出最美的錦繡華章。參與其中的觀眾,,徜徉在歷史與現(xiàn)時的交相融匯之中,,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近距離地感知織造樂趣,,重溫工匠傳承精神,。
“織染小學堂”最后一課的順利開展,代表著第十五屆南京“文博之夏”江寧織造博物館“紅樓·織染”暑期游學營圓滿結(jié)束,。自7月17日至8月4日,,針對不同年齡群體的特點,進行內(nèi)容策劃和設(shè)計的“紅樓課堂”和“織染小學堂”兩期課程廣受觀眾喜愛,。7歲至55歲不同年齡段的160名觀眾走進博物館課堂,,參與暑期游學營,體驗別開生面的博物館文化,,學習更多博物館知識,。
在日益繁忙的工作與學習之余,博物館文化歷史空間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小朋友和大朋友們主動參與,。目前,江寧織造博物館“織染小學堂”已成為常規(guī)社教活動,,全年不定期開展,。博物館將圍繞場館歷史文化特征,不斷豐富,、創(chuàng)新策劃各類主題社教活動,。關(guān)注江寧織造博物館官方微信,及時了解報名訊息,,期待更多觀眾參與博物館文化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