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6-05-16來源于:南京市博物總館
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發(fā)現(xiàn)于1952年,,經(jīng)著名史學家羅爾綱先生考證,,留存壁畫的建筑在太平天國前期為東王屬官衙署,,后期為某王府,,壁畫尚存18幅,。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飽墨勾勒,、筆法純熟、線條流暢,、設色明艷,,既有中國傳統(tǒng)山水花鳥畫的深沉寫意,又貼近現(xiàn)實,,渲染民間藝術的絢爛色彩,,細膩與粗獷兼?zhèn)洌S麗和樸實共存,,反映獨特的太平天國藝術特點,,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與藝術價值,。1988年,,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期以來由于環(huán)境條件、保護技術等多重原因,,歷經(jīng)150余年的壁畫病害日甚,。2003年8月和2007年2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分期批準立項建設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藝術館。該館占地面積約4100余平方米,,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2005年6月,國家文物局審批通過《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建筑維修保護及周邊環(huán)境整治規(guī)劃》方案,,同年9月,,又批準通過《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維修保護方案》。
該建設項目于2006年7月和2008年初先后啟動拆遷,,但由于所處區(qū)域的歷史遺留問題復雜,,兼及拆遷戶利益訴求和維穩(wěn)需要,期間又受拆遷公司改制,、變更等諸多因素影響,,整體拆遷進程十分艱難而且漫長。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和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建設單位及所在社區(qū)的通力協(xié)作和不懈努力下,,該項目于2016年5月16日終于全面建設完成并對外開放。
太平天國壁畫藝術館建筑布局分中,、東,、西三路。中路為修繕保留的壁畫載體古建筑,,保持原有太平天國時期的庭院格局,、建筑風貌及原址壁畫;東路新建一組與原有古建相協(xié)調的壁畫藝術陳列廳,,以及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室等配套仿古建筑;西路則維修花廳,、書房,,恢復園林建筑。太平天國壁畫藝術陳列不僅集中展示保護修復的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原址,,還融匯南京地區(qū)其他太平天國壁畫,,精選蘇州、宜興,、金華,、安慶等地有代表性的太平天國壁畫,、彩畫,以及太平天國建筑構件,、木石磚雕,、屏風門等藝術品,以全面展示太平天國時期的壁畫藝術成就,。
太平天國壁畫藝術館立足于太平天國原址壁畫的科學保護,,是全國集太平天國壁畫收藏研究、陳列展覽,、社教交流等綜合功能的專題藝術館,,其建成開放不僅是改善人居環(huán)境、營造人文氛圍,,造福子孫,、惠及百姓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實現(xiàn)歷史文化遺產(chǎn)在觀賞,、分享中得以保護,、詮釋和弘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