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22-12-22來源于: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2022年12月20日,,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特邀永陵“二十四伎樂”穿越千年、跨越千里而來,,在古琴,、琵琶、橫笛,、簫,、排簫、箜篌,、鼓等樂器的訴說中,,為南京市民徐徐展開一幅唐代宮廷燕樂的瑰麗畫卷。
五代十國(907-979年)時期,,王建(847-918年)占據(jù)成都稱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907-925年),。王建的陵墓即為永陵,,也是我國目前所知的唯一建筑于地面之上和第一個經(jīng)過正式考古發(fā)掘的帝王陵墓。在所有出土文物中,,王建棺床東,、西、南三面石壁上雕刻的“二十四伎樂”最為引人注目,。這些樂伎分別演奏種類不同的樂器,,人物造型優(yōu)美,,神態(tài)逼真,是全國少有的,、考古出土的完整唐朝宮廷樂隊形象,,對研究唐及五代時期宮廷樂隊的建制、音樂史,、樂器史等都有很高價值,。
本次展覽將展出根據(jù)永陵石刻浮雕“二十四伎樂”仿制的唐代古琴、琵琶,、橫笛,、簫、排簫,、箜篌,、鼓等樂器,將“二十四伎樂”從石雕浮像上請下來,,重返人間,,展現(xiàn)一幅唐代宮廷燕樂的華麗盛宴。展覽分為兼收并蓄,、清商相和,、樂府新聲、古樂傳承四個部分,,共展出各類展品三十余件,。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本次展覽希望通過管弦絲竹之音對唐音風(fēng)韻的再現(xiàn),,讓觀眾感受唐代開放包容的文化自信和中國古代音樂歷久彌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