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5-09-21
“曾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猶可覿”,。這是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的一首《詠琥珀》。琥珀原本是樹脂埋藏地層中經(jīng)過幾萬年,、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的漫長歲月逐漸石化而成的,。關(guān)于琥珀的來源有許多的傳說,古希臘人常在海中拾到漂浮的琥珀,,因不知其來歷,,誤認為是太陽在沉入海中時滲落的碎片;或被認為是“神的眼淚”,。我國古代對琥珀的認知則有所不同,,明代的大藥物學(xué)家李時珍曾說:“虎死則精魄入地化為石,此物狀似之,,故謂之虎魄,。俗文從玉,以其類玉也,?!笨梢姛o論東西方都賦予琥珀神秘的色彩,授之以神奇的力量,,視之能鎮(zhèn)邪驅(qū)魔,,趨吉避兇。我國古人們常將琥珀握于手中或佩戴于身可辟邪驅(qū)魔,、延年益壽,。佛教徒則認為琥珀是佛祖賞賜的吉祥物,用琥珀修持可以幫助人產(chǎn)生定力,,是佛教中為修行的人加持賜福的寶物,。
現(xiàn)代科學(xué)則認為,琥珀是經(jīng)過了千百萬年蘊育而成的有機寶石,。琥珀除了具有玉石的風(fēng)采之外,,它的魅力更在于美的含蓄而溫和。它色澤優(yōu)雅,觸手溫潤,,具有無比的親和力,。給人一種安詳恬靜的心靈感受,仿佛是千萬年前大自然的杰作,,是有生命的“活化石”,。
今天我們向您介紹兩件明代的琥珀工藝珍品——漁翁戲荷琥珀杯與金鏈琥珀掛件。
1974年的一天,,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今南京市博物館前身)接到了村民的報告:在南京市中華門外江寧縣殷巷鄉(xiāng)陳墟村將軍山南麓挖到了一處墓葬,。將軍山,原名觀音山,,后因埋葬了明代開國功臣,、明太祖朱元璋的養(yǎng)子沐英及其家族墓而得名。在此之前,,沐英及次子定遠王沐晟的墓葬已被發(fā)現(xiàn),,國寶級的青花蕭何追韓信圖梅瓶及另一件定為一級文物的元青花牡丹紋梅瓶就分別出于這兩處墓葬中。難道這又是一座沐氏家族的墓葬,?它的隨葬品中還會再次出現(xiàn)精美的元青花瓷器嗎?
考古人員在清理中發(fā)現(xiàn),,這是一座用長方形的青磚砌成的明代墓葬,由前甬道,、前室,、雙后甬道及兩個并列的后室組成,前甬道和前室,、后甬道和后室相通處均設(shè)石門一道,,宛如一座微縮地下宮殿,墓主人生前也一定擁有特殊的身份,。隨葬品主要放于左后室,,囊括了金,、銀,、玉、琥珀,、瑪瑙,、水晶、銅,、瓷等不同質(zhì)地的器物180多件,,富麗堂皇,極盡奢華,。雖沒有青花瓷器,,然而其中兩件琥珀制品,格外引人關(guān)注,。
一件為琥珀杯,,高4.8厘米,,長12.8厘米,選用一整塊深紅色琥珀制成,,料中間雜黑色條紋,,顯露出透明的質(zhì)感。巧奪天工的工匠盡材施藝,,雕琢出一件意趣典雅,、美奐多姿,令后人贊嘆不已的藝術(shù)珍品,。您看杯的主體由荷葉形杯身及雕琢成漁翁形狀的把手組成,,杯口沿圓滑流暢,磨琢細膩,。杯身一側(cè)淺雕出一只魚鷹,,尖喙、圓眼,,似在搜尋獵物,,神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杯另一側(cè)延伸舒展出數(shù)枝荷花根蔓,,在這里工匠們著力不多,便將荷花枝莖交相盤錯之態(tài)刻畫得入木三分,。與之相連的部分,,便是捕魚的漁翁了,這是琥珀杯雕琢技藝的精華所在,。漁翁發(fā)髻高挽,,上身裸露,雙臂粗壯有力,,身背魚簍,,足蹬高靴,左手緊握一魚,,魚嘴上昂,,似在掙扎呼吸,魚鱗清晰可辨,,一副鮮活的神態(tài),。漁翁的右手緊握杯口,全身呈側(cè)倚狀,,胳膊上肌肉微微隆起,,似在用力攀援,這樣隱約的紋理處理,顯示出良好的肌理美,。特別令人稱絕的是其面部表情的刻畫,,漁翁雙眼微瞇,大嘴咧開,,正發(fā)出會心的笑聲,,是捕到魚后的興奮與滿足?抑或是水上生涯的愜意與陶醉,?給人以無窮的藝術(shù)遐想,。琥珀杯的作者正是抓住漁翁面部一瞬間的神態(tài)來渲染整體藝術(shù)效果的,作者甚至連漁翁的眉毛,、眼睛都刻畫得惟妙惟肖,,真正起到了“點睛”的作用。而斜倚的造型,、有力的身軀,、生動的表情、靈巧的腿腳,,迸發(fā)出勃勃的生機,,顯示出強烈的動態(tài)美。同時,,斜倚著的漁翁不僅是琥珀杯的傳神之處,,而且還作為琥珀杯的把手來作用,這又不由得不令人佩服作者的匠心獨運,、構(gòu)思奇巧了,!
琥珀杯,我們都曾在唐宋詩詞中讀過:如詩人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廣交》:“掌中琥珀盅,,行酒變逶迤”,。劉禹錫《劉駙馬水亭避暑》:“琥珀盞烘疑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fēng)”,。 宋代蘇軾《皇太后閣六首》中“萬壽菖蒲酒,,千金琥珀杯?!笨上τ谔扑螘r期的琥珀杯,,我們僅僅見于記載,,而無緣得見實物,。但可以肯定的是,琥珀杯在唐宋時是作為酒具而被詩人吟誦的,。在中醫(yī)藥學(xué)中,,琥珀又是療疾的良藥。《名醫(yī)別錄》中,,琥珀被列為上品:味甘,,平,無毒,。主安五臟,,定魂魄,殺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生永昌,?!侗静菔斑z》則曰:“止血,生肌,,合金瘡,。”在古醫(yī)藥典中,,也有將琥珀屑與酒同服可治瘀血的藥方,,那么用琥珀杯盛酒,也許本身就是一副保健的良方,。那么這件明代琥珀杯是否也是一件酒具呢,?亦或它太過珍稀,主人不舍得使用,,而拋棄了它的實用功能使之成為一件賞玩之物呢,?
為您介紹的另一件文物為金鏈琥珀掛件。一塊水滴狀琥珀上系一條金鏈,,琥珀質(zhì)地純凈,,內(nèi)有兩個天然氣泡,匠師在琥珀外壁處依照氣泡之形陰線勾出兩只仙桃,,襯以枝葉,。并在反面陰刻行書“瑤池春熟”四字。佩飾本身并未顯示特別的技巧和工藝,,然工匠獨具慧心,,寥寥數(shù)刀,頓顯神奇,。
這兩件琥珀珍品均采用深紅色的琥珀制成,,質(zhì)地透明,望之不僅使人聯(lián)想到唐詩宋詞中一些經(jīng)典名句:
李白的《客中行》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李賀《將進酒 》
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白居易《荔枝樓對酒》
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
李清照《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鐘己應(yīng)晚來風(fēng)。
蘇軾《醉落魄/一斛珠》
醉醒醒醉,。憑君會取這滋味,。濃斟琥珀香浮蟻。
也許正是琥珀本身獨有的溫暖純凈的色澤將詩人心中淡淡的愁緒與美酒聯(lián)系在了一起,。
琥珀因其貴重,,故歷代使用者,僅限于皇室,、貴族和高官,,它是財富、地位與奢華生活的象征,。據(jù)《南齊書》記載:南齊東昏侯的愛妃潘氏擁有一只琥珀釧,,價值一百七十萬,可見其昂貴與珍稀,。這樣的記載在古文獻中還有很多,。《后漢書》曰:“梁冀為大司馬行大將軍……權(quán)震中外……冀將妻孫氏乘輦青蓋,,車張羽葆,,飾以金、玉,、琥珀,。”可見琥珀在古代是作為與金銀玉器等同的貴重之物,。用琥珀作為陪葬品,,雖在歷代墓葬中都有出現(xiàn),卻僅限于一些小件的首飾掛件或印章,,然而這個墓中琳瑯滿目,,奢華已極的陪葬品,其墓主人的身份著實讓人好奇,。
在墓葬左室門前,,考古人員找到一合墓志,證實了墓主人的身份——明代黔寧王沐英的十世孫沐睿,。據(jù)史書記載沐睿于萬歷二十三年(1595)襲黔國公,,后因罪下獄而廢掉爵位,萬歷三十七年(1609)死于獄中,。死后歸葬祖塋,。從墓中所出的琥珀制品看,大多為血珀,,推測其原料可能來自緬甸,。緬甸和馬來西亞是亞洲的兩大著名琥珀產(chǎn)區(qū)。緬甸琥珀顏色以深紅為主,,因內(nèi)含方解石,,故而質(zhì)地致密,硬度頗高,,易于雕琢,。在古代,緬甸琥珀即通過云南大量運往中國,。在云南稱王的沐氏家族占據(jù)了天時地利之便,,自然可以將最好的琥珀占為己有。
沐睿與其先祖死后同歸葬于南京江寧將軍山的沐氏家族墓地,,墓葬的結(jié)構(gòu)大致相同,,然隨葬品卻有較大的差別,沐睿墓中所出器物的繁多與華麗是其先祖不能比擬的,。這大概和沐英,、沐晟遵循明初太祖朱元璋倡行節(jié)簡的葬俗制度有關(guān),同時也能看出,,明代中后期沐氏子孫的貪婪驕縱早已與先祖定下的“勤慎小心”的家訓(xùn)背道而馳了,。
?